量使用,加上育種及遺傳工程等的進展,使得農業生產方式產生劇烈
改變,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產量,解決了糧食不足的問題。然而,卻也
同時產生了環境之污染及生態破壞問題。有鑑於此,一種新的耕作模
式,因運而起,早在 1924 年德國人 Dr. Rudolf Steiner 提倡農作物
有機栽培法,當時雖未被大眾所重視接受,但到了 1970 年代能源危
機發生,使得世人知道地球資源並非無窮盡,需要大家珍惜方能永續
經營。維護環境,確保後代永續生存空間,受到世界各國重視。於是
近年來有機農業蓬勃發展。台灣也不例外,自 1986 年起推廣永續農
業,截至 2006 年 12 月為止,有機農產品栽培面積已成長至 1708.65
公頃,栽培農戶 898 戶,較 1997 年 288 公頃,385 農戶種植,大幅
成長 6 倍之多。
番茄 2007 年台灣栽培面積超過 3,700 公頃,多集中在嘉義縣、
南投縣、台南縣市及高雄縣等地。其果實形狀及色澤多樣化,品質風
味特優,營養價值高,具茄紅素、類胡蘿蔔素及各種維生素,食用方
便又耐貯運,是消費者日常生活重要的蔬果之一。番茄原產於溫帶地
區,忌高溫、淹水,但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,夏季高溫多濕,以致番
茄易出現生理障礙,難以正常開花結果,故多於秋季種植。然而番茄
病蟲害種類繁多,雖以設施種植亦難以控制,採用有機方式種植殊為
不易。